本网讯(记者 郑家录)作为脐橙生产大县,如何改变脐橙总产创新高但市场收购价却总上不去,柑农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秭归县通过改变区域化种植模式,打造特色精品脐橙,见到了成效。
10年前,秭归县有脐橙20万亩,年产脐橙15万吨,品种大多是罗脐、长红、纽荷尔等冬季上市的中熟品种。由于品种单一、产量过剩,加上全国主导柑橘集中上市,秭归脐橙缺乏市场优势竞争力,常常出现“卖柑难”。
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王学海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罗脐只卖四毛钱一公斤,长红只卖八九毛钱一公斤。
县农业局局长王山表示:“以前上市期太集中,而且上市期又和整个市场上外地生产脐橙的季节也没有错开,所以这样要有都有,价格就卖不起来。”
由于卖柑难,那几年只要一到脐橙开园,县委书记、县长就带领柑农北上卖柑。
从2006年开始,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的指导下,秭归县充分利用三峡河谷地带特殊的冬暖气候和三峡生态屏障区,调整脐橙种植区域布局,在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种植以“红肉”、“伦晚”为主的晚熟脐橙,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种植“长红”、“园红”、“纽荷尔”等中熟品种,在海拔相对较高的600米左右地区,种植“九月红”等早熟品种,分季节打造“秭归脐橙”品牌。同时在精品上做文章,大力推广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生草覆盖等先进实用技术,采用“园中挂太阳能杀虫灯、树上挂黄色粘虫板、树干挂捕食螨、树枝挂诱杀药瓶”的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现在的秭归,春有“红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长红”、“园红”、“纽荷尔”,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脐橙上市。王山说:“特别是4到6月份,能在我们地里吃到新鲜橙子,能够大量供应新鲜脐橙,在全国目前还就是秭归。”
截至目前,秭归县已发展早、中、晚熟柑橘35万亩,产量31.5万吨。由于打时间差,错峰销售,不仅每个品种都能卖出好价钱,而且没有出现“卖柑难”。去年9月,“九月红”上市后,从3.2元/公斤一下涨到7.6元/公斤,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伦晚自上市以来,仅统收价就从5元/公斤涨到6.4元/公斤,目前价格已飙升到8元/公斤,与开园价格相比“暴涨”74%。
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张家才高兴地说:“现在卖到8块钱一公斤,现在硬是卖疯了,我只5000多公斤伦晚,卖了三四万块钱,我种了几十年的田,这才遇到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