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郑家录 通讯员 吴述勇)18日,在县农业局主持召开的全国柑橘生产形势学术报告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柑橘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继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夏仁学重点推介了国内外柑橘产业新动态、新技术及栽培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县柑橘产业发展优劣势,科学提出了应对措施。
专家认为,秭归柑橘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逐步形成了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在留树保鲜和晚熟品种培育上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经验,但中熟品种中的罗脐系列品种老化,市场信誉度逐步降低,一户一品、一户多品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恶意早采和野蛮采摘埋下了祸根,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和广大柑农的高度警觉。
专家建议:
一、稳定现有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峡江独特的小气候优势,突出一个“晚”字,逐步向规模化、区域化迈进,做好晚熟品种这篇大文章。
二、强化管理,积极倡导“两减一节”,即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果品安全性;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农家肥和生态肥;节省种植成本。加强地下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果品质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园运输条件,缓解劳动力奇缺和农村劳动力逐步老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