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电子商务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5/5/20  被阅览数:4262次  来源:秭归脐橙信息网  作者:姜雅丽、田琳、何林应、秦斌华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由团县委、县委农办、县供销社及部分电商创业者一行11人,于4月中旬赴浙江省义乌市、缙云县、遂昌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
     
 一、浙江见闻

    (一)历久弥新的浙商文化。浙江历来重商,创造了独有的浙商文化。“草鞋换粥”、“鸡毛换糖”的故事就是生动的诠释。当前,浙江省又响彻“电商换市”的理念,其核心是把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并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村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了“生态服务业”的发展理念。
    (二)百花齐放的电商模式。一是义乌模式。义乌紧紧依靠制造、物流、跨境贸易等优势,成功借助电子商务这只“隐形翅膀”,推动义乌实体市场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了现代化产业集群。二是遂昌模式。即我国首个以“市场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驱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平台服务商由具有公益属性的遂昌网商协会和具有企业性质的遂网公司、赶街公司组成的综合体。通过遂网公司建成以“淘宝网遂昌馆”为主体的公共营销平台,形成了生产源头—加工环节—品质追溯—品牌包装—营销策划—冷链物流—平台推广等产业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农户、合作社、农企)与网络市场对接的问题;依靠“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业高效的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广大居民到村服务站通过网络平台上网赶集,解决农民网购难题。遂昌模式已在我省罗田县落地。三是缙云模式。缙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该县有三种成熟的电商类型。北山型。即“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政府推动引导+青年有效创业”类型,缙云县壶镇北山村被称为中国淘宝村。天喜型。即“传统优势品牌+线下生产企业+网上销售团队”类型,天喜集团已成为传统企业“电商换市”的典型代表。家家店型。即“政府引导+平台服务+人人网创业”类型,“家家店”是缙云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依托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集仓储、货源、物流、培训、见习、信贷、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电子商务家家店、来料加工家家做、农村特色旅游家家乐”。
     (三)细分完善的产业链条。电子商务产业涵盖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网络营销、客服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从义乌模式、遂昌模式、缙云模式三大网创模式不难看出,从事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细分为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商和电子商务系统中介商,具体有自营企业(自己有商品品牌并主要在网上销售)、代运营企业(自己没有品牌专门为其他品牌做网上销售)、第三方平台服务商(为网店提供交易平台)、信息软件企业(为各类电商企业提供软件服务)等多种业态,电子商务活动细分、产业链条明晰和分工协作更加明确,构成了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形成了健康稳定的产业链集合和商业生态圈,电子商务正走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四)“放水养鱼”的政府作为。浙江省政府坚持“引导不主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的方针,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谋划。如遂昌县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每年对十佳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予以财政奖励。组建电子商务协会组织,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县有运营中心,镇有集散中心,村有服务站。培育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区或集聚区、电子商务村、地方特色电商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城乡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创业,每年举办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农村电子商务座谈会等活动,培植典型引路,为青年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抓好统筹整合和精准服务,通过统筹整合政策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需扶持、精准服务小微网商的发展。
      二、秭归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村电子商务悄然兴起,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享有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富集,农特产品品类众多。在追求个性、讲求特质的互联网时代,秭归的库区特色、山区特点、生态特质和文化底蕴,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县城打造了占地约11亩的秭归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并成功引进全国连锁的“居无忧”家居电商平台。全县有快递企业和运输企业20多家、“村村通”客车600余辆,通过推行“货运班线+村村通客车”运营模式,实现了镇村货运全覆盖。同时,我县宽带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建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农家店186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24家、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50家、建行供销“裕农通”农村金融助农服务网点15个、农资连锁店282家、村级物流服务站20个,只需统一的信息化改造,便可达到遂昌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的标准。三是市场主体发展较快。全县电子商务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淘宝皇冠店铺近10家,成立了农产品电商协会。帝元、屈姑、百盛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电子商务B2B、B2C、C2C模式应用上进行了有益实践。2014年全县农副产品线上交易过9亿元,其中销售秭归脐橙2万吨。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电子商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成长期”的烦恼还有不少:一是发展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市场主体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的敏锐性,相关部门工作缺乏互联网思维,参与各方对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和系统配套的高要求认知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二是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县内缺乏专业电商代运营、咨询、策划、推广机构和支撑本地第三方平台后台研发及大数据处理机构,以及仓储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配套服务能力发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三是政策环境不够优化。目前,秭归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法规、信用机制、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各方资源没有统筹整合,发展合力没有形成。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个县直单位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将电子商务作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实现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和农特产品集散市场三个体系同步统筹规划、同步配套建设。
       (二)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打造线上特色商城。借鉴遂昌模式,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构建线上“秭归农产品溯源+O2O商城”,通过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开发线上“微商城”,开设“淘宝秭归馆”,并进行全网营销,打造具有秭归特色的“实体+电商+诚信保障(溯源)”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二是加快电商园区建设。优化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的集聚布局,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三是合理布局农村网点。统筹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对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农村商店等进行信息化改造,构建为“三农”提供政务、商务、服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拓宽秭归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建设一批电商示范乡镇、村。
       (三)培育电商主体。一是壮大发展主体。对工业、农业、旅游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创业人员开展培训,扶持培育一批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大平台建设商的招引和培育力度,重点引进B2B、B2C电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发运营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我县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依托、应用系统和软件运营等外包服务。吸引一批从事电商的企业和个人回乡创业。采取校企合作、绿色通道等方式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整合县内职业教育和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培养电商人才。二是提高应用水平。支持生产型企业开展网络直销业务,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发展民生服务业电子商务。鼓励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利用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开发有特色的电商产品和网上销售品牌。三是成立电商协会。支持电商企业成立秭归县电子商务协会。依托协会加强线上生产和线上销售的信息对接、良性互动,培育行业经营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鉴于我县电商发展的实际,建议由县供销社领办县农村电商协会。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升配套水平。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光纤和通讯网络全覆盖,确保县内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人都能接入互联网。加快现代物流和智能仓储体系建设,引进快递物流公司到我县设立总部和区域分拨配送中心,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行高效的本土快递物流企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助资金,重点支持电商平台和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商贸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优化有关电子商务的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建立“绿色通道”。三是规范行业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电子商务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和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电商企业诚信和质量监管,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推介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和典型案例,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组织举办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论坛、电子商务研讨会等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及各种新媒体做好秭归电商推广链接,拓展特色农产品、工业品及旅游产品的网络销售。



                                                                     作者:姜雅丽、田琳、何林应、秦斌华
 

秭归脐橙网   鄂ICP备2023001137号-1 鄂公网安备42052702000146
地址: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凤仪大道果然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联系邮箱: yc2502@126.com 微信:yc2502
网站访问量:今天第 0位访问者 页面访问量:今天第0访问者 技术支持:果然好生态农业 电话:138866584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