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县以脐橙为主的柑橘产业全面丰产丰收。树体历经一年的孕育耗尽了大量养分,对此,抓住关键时机落实疏株间伐、品种改良、精准施肥、适时灌溉、科学修剪、调控花量、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尤显重要。其具体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1、疏株间伐。我县柑桔园绝大多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密植园,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树体覆盖率均在85%以上,产量和质量均难以提高。据此,可利用今年是“小年”的空当,稳步落实疏株间伐或回缩重剪技术措施,以有效调节果园通风透光度,把密植园改为稀植园,坡地果园每亩保留永久树80株左右,平地果园每亩保留永久树60株左右,这样既为生产优质精品果创造最佳果园环境,又能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2、品种改良。2013年我县柑橘销售实践证明,“良种好销价格好、好果俏销价格高”。因此,广大柑农应按照全县柑橘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好主导品种,有序推进柑橘品种改良。但在进行品种改良时须注意一下几点,以确保改一批,收益一批,成功一批。一是高接对象选定。高接植株树龄以25年以下为宜,且要求树体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与换接品种亲和力强;二是高接品种确定。按照市场导向和适地适树原则,高接的品种必须是经鉴定推广的良种,且符合本地柑桔规划,应突出“晚”、“优”、“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具体品种定向:晚熟类以伦晚、红肉脐橙等为主,中熟类以纽荷尔、奈维林娜脐橙等为主,早熟类以早红或福本脐橙等为主,夏橙以蜜奈、奥林达等为主,桃叶橙产区则重点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及扩大板块规模工作,努力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三是高接时间拟定。根据秭归地理、气候条件,原则上在生长季节均可进行高接换种,但以春、秋季高接最为适宜,春接宜选择在3—4月进行。四是嫁接接穗保管。接穗采集或调回后,若暂时不嫁接,须用淘洗干净的石花或河沙进行贮藏。石花湿度以浸水后捏不出水为宜,河沙湿度则以手捏成团,轻弹即散为宜,过湿则易导致枝条霉烂腐败。贮藏时石花或河沙与接穗相间排列,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一般7天左右检查一次,若发现石花或河沙湿度不够时,应喷水拌匀;五是高接注意事项。高接时要坚持因园、因树制宜原则,合理进行清砧,均匀分布嫁接点及芽头。并按照及时检查成活率、及时解帮锯砧、及时抹芽摘心、及时增肥补养、及时病虫防治等“五及时”要求抓好高接后的管理。
3、精准施肥。精准施肥就是要坚持“经济、全面、平衡、科学”的原则,依照土壤类型和柑橘所需营养元素丰缺指标,采取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在具体操作中,应以推广集中省力化施肥法为重点,大力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合理增施无机肥,适量补施微肥。一般全年进行地下施肥两次,即2月下旬至3月中旬集中统一施用一次生物有机肥,2—3斤/株;5月底—6月上旬增施一次有机肥加定量的高效复合肥,1.5—2斤/株。同时,在4—9月可结合病虫防治每月喷施一次氨基酸类高效叶面肥等营养液。提倡施用沼液、沼渣等发酵肥料,要求施用的沼液须为30%—50%的新鲜稀释液,以防发生肥害。在具体操作中,为进一步美化果品、增加甜度和最大限度减少果实内裂,还须在7-9月针对不同果园和树体营养状况采取叶面喷施和地下补施钙肥1—2次。
4、适时灌溉。春季若遇5-10天不下雨,须进行适量灌溉,柑橘在春梢萌动及开花期(3—5月)对水分敏感,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就要及时进行灌溉。春旱在花期和幼果期每10天灌水一次,以保证树体正常抽枝张叶、开花结果。同时,应结合地面覆盖,即可达到保墒节水目的。灌水方式有喷灌、滴灌、沟灌、穴灌、渗灌等方式。灌溉要求水分须浸透根系分布的土层。
5、调控产量。因树制宜,推行疏花疏果技术,合理调节花果量。主要是做到自花蕾期开始,对多花树以疏花为主,对少花树以疏稍为主有效调节枝稍比,使营养枝、结果枝比例达到6:4或5:5;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疏花疏稍、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疏果定果,重点疏除病虫果、畸形果、特大特小果等,以实现稳产优质目标。
6、绿色防控。以坚持推行“经济、便捷、安全、高效”病虫防控技术为重点,以保护环境、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为主体,优先采取果园挂灯、树干挂袋、树冠挂罐、挂黄色板等“四挂”物理、生物绿色防控措施,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将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果品的残留控制在国家无公害柑橘生产允许标准内。根据我县柑橘病虫害历年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春季须重点做好以炭疽病、树脂病、疮痂病、花蕾蛆、红蜘蛛、蚜虫、蚧虱类等为主的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控。在此基础上,还应抓住时机搞好果园综合缺素症矫正。
7、适时采收。此项工作主要是针对以伦晚为主的晚熟柑橘或留树保鲜部分中熟品种,应在做好果园综合管理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销售,以确保晚熟柑橘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