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精品柑橘园建设规范(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品柑橘园的定义和术语、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秭归县辖区内精品柑橘园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DB 420527/T 02—2002 无公害食品 秭归脐橙生产技术规程
DB 42/ 324 地理标志产品 秭归脐橙
DB 42/T 431 秭归桃叶橙
DB 42/T 1204-2016 湖北省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 42/T 1102-2015 晚熟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柑橘精品园
建立在秭归县柑橘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条件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品种优良,园相整齐,密度合理,树势健壮,实行标准化生产,档案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柑橘园。
4 要求
4.1 园地条件
4.1.1 气候
精品柑橘园要求的适宜生态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17℃,≥10℃年有效积温在5300℃以上,1月平均温度≥5℃, 1月绝对最低温度在-3℃以上。年日照时数1300 h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1100~1200㎜,无霜期300d以上。
4.1.2 土壤
质地良好,疏松肥沃,pH值5.5~7.0,有机质含量3%以上,活土层6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
4.1.3 水质、空气质量
果园空气、灌溉水无污染,质量符合NY5013的规定
4.1.4 地形地势
园地海拔高度500m以下,坡度25°以内。
4.2 基础设施
4.2.1 道路系统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主干道贯通全园,路面宽不低于3.0m,石砌路基。支干道与主干道相接,路面宽不低于2.0m。作业道(人行道)与支干道相连,路面宽1.0m以上。主干道、支干道均要求水泥路面,晴雨通车。
4.2.2 水利系统
山地果园根据地形和承雨面设置排洪顶沟、纵向分洪排水沟和梯内排水沟(背沟),平地果园主沟、厢沟相连,排水通畅。每5~10亩建一个15~20m3蓄水池,配套节水灌溉设施。推广利用高差自动增压引水、灌溉、喷雾。
4.2.3 电力系统
根据果园机械作业、杀虫灯、水肥一体化等需要科学规划并架设三相电电源。
4.2.4 经营主体要求
经营主体是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且拥有自己的商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
4.3 品种选择
4.3.1 品种数量
精品果园建设的单体果园以单一品种为主。
4.3.2 品种布局
海拔300米以下以晚熟品种伦晚、红肉脐橙为主。海拨300~450m以中熟品种纽荷尔、长红、林娜脐橙为主;海拔450~500 m以上以早熟品种早红、福本脐橙为主。桃叶橙、夏橙在海拔400米以下种植。
4.3.3 砧穗配套
伦晚、夏橙、桃叶橙应选用枳砧,红肉、纽荷尔、林娜、福本、早红应选用枳橙或红桔作砧木,碱性土壤可选用资阳香橙作砧木。
4.4 果园密度
4.4.1 种植规格
坡地或枳砧株行距3×4m,亩栽55株。平地或红桔、枳橙砧株行距3×5m,亩栽45株。
4.4.2 果园园相
园相整齐,稀疏有致,无缺株断垄。果园覆盖率控制在75%左右,地面透光率达30%以上。树相端庄,高矮适中,长势良好,主枝数3~4个,株高2.5~3.0m,冠幅9.0m2以上,叶幕层厚度1.5m以上。
4.5 产量产值
精品柑橘园的单株挂果量260~300个,亩产达3000~4000㎏,亩平收入达10000元以上。
4.6 果品质量
生产的果实果大色鲜、皮薄光洁、肉脆汁多、香郁味甜。平均单果重脐橙180~250g、夏橙180g、桃叶橙125g、椪柑150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12%,可食率70%以上。一级果达80%以上。果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5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5.1 生态栽培
精品柑橘园推广“猪—沼—果”、“果—草—鸡”等生态栽培模式。种植绿肥,实现生草栽培。不用或少用除草剂。
5.2 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
按照每50亩采集一个土样的标准,对果园进行土壤元素含量和理化性状检测,实现配方施肥。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山地地形,采用“库(塘)渠相连,渠池相通,田间蓄水(建池),管网配套”的山区雨洪集蓄利用模式蓄水,配套采用“微润灌溉”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5.3 省力化修剪
早中熟品种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晚熟品种在采果后实施以调节树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目的大枝修剪。结合采果进行树体枝组微调,结合保花保果开展夏季修剪。
5.4 疏株间伐
对计划密植果园和郁闭果园及时采取隔行或隔株间伐措施,调小果园密度。改过去“矮、密、早、丰”栽培技术模式为 “稀植大株、高干少主枝”的栽培技术模式。
5.5 绿色防控
病虫害防治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为理念,全面推行“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强化检疫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果园冬季实施清园。在小寒前后、盛夏前,用石灰浆对主干、主枝进行刷白。采用“四挂”技术:果园悬挂黄色诱杀板(20张/亩)、杀虫灯(1盏/30亩)、诱杀瓶(20瓶/亩)、捕食螨袋(1袋/株)实施绿色防控。点发性病虫害及时实行点喷挑治。
5.6 覆膜控水增糖
果园做到涝不积水,旱不失水。夏秋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先灌水再树下覆膜、覆草5~10㎝厚,降温保湿保果。洪涝灾害前覆膜、覆草,防涝防渍保果。果实着色初期在果园内覆盖银色反光膜或无纺布,控水增糖,促进果实着色。
5.7 留树保鲜
中晚熟品种直接留树贮藏,延迟到次年2~3月采收。在成熟度达80%或果实转色期和霜冻来临前喷2.4—D、赤霉素、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防落果。注意防冻和病虫害防治。
5.8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果园建有废弃物处理池,药肥袋、药瓶、农膜等污染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枯枝烂叶悬浮树冠,园内及四周无杂物、残渣、粪便乱堆乱放现象。无杂草藤蔓丛生现象。
6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6.1 基地产品认证
精品柑橘园应开展绿色食品基地、产品认证,打造自有品牌。
6.2 质量检测追踪
精品柑橘园应开展果品质量检测,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制度。
6.3 生产档案
详细记载精品园的各类档案,档案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6.3.1 基础性档案
包括建园时间、面积、品种、品种改良、添加或维修设施设备等情况。
6.3.2 农业投入品档案
包括肥料、农药、农膜、农械的采购时间、地点、品名、数量、销售发票。
6.3.3 生产管理档案
果园修剪、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抗旱防冻等农事事操作时间、方法、工具,工具消毒、果园药害、肥害情况,生产投劳情况。
6.3.4 气象档案
记录天气雨晴状况、降雨量、最高最低气温及冰雹暴雨异常天气情况。
6.3.4 采收档案
记录采收日期、人员、贮藏情况、销售等级、数量及销售收入。